專題:藉由現在的工作磨練長處
作者:佐藤等/杜拉克學會監事

 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也得從長處著手,也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的生產性。

 我們應該懷疑「沒有機會做事」這種話是不是自己偷懶的藉口。每個人都得面對嚴苛的限制,可是就算實際上真有限制,總有恰當又有意義的事可做。

 成天抱怨的人像是「討債鬼」,不管面臨什麼問題,總把過失轉嫁到他人身上,讓自己處於安全地帶。這也許能讓自己覺得比較輕鬆,卻有嚴重的副作用,會讓人停止成長。

 在自己的工作中有許多成長的機會。不在過去,也不在未來,只有「此時、此地」。這和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工作無關,重點在於自己能在眼前的工作上做些什麼,能不能發揮長處,創造成果。

 懂得自責的人看到眼前的工作,總會自己設定目標努力,例如思考該如何以一半的時間完成工作、該如何讓所有顧客開心滿意。得不到機會的時候會抱怨,有機會做值得做的事情也會認真做好。

 只是努力工作還不夠,必須想得更深入,認真看待磨練自我的機會。

時間和精力的用法

 不要花時間提升自己表現平平的領域的能力,應該集中加強自己的長處。要把弱點加強到一般水準,比把一流的能力加強到超越一流更耗精力。

 生產性的原則是「利用最少的輸入創造最多的輸出」。輸入代表資源,輸出代表成果。自我開發的原則也一樣。

 個人最大的資源是時間和精力,重點在於把資源用在「什麼方面」。投注於擅長的領域和長處,才能得到最高的投資效益;投注於自己表現普通的領域則沒有什麼效果。

 舉例來說,如果投資資源提升自己擅長領域的知識和能力,將能處理未知的工作。換句話說,儲存資源的方式將會改變成果。能創造成果的人懂得預測未來、集中累積知識和能力。

 開發自我時,必須注意自己的投資有沒有用。如果發現自己只能做到平均水準,就該立刻停止投資資源到該領域,然後集中資源於自己能追求卓越的領域。

 想提高投資效益,必須具體想像自己想追求什麼樣的卓越表現,不是「通過英文檢定一級」「研究宇宙工學」,而是「鍛鍊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,直到可以在麻省理工學院講授宇宙工學課程」,應該寫下這種更有力、更清晰的具體想像。

(
本文摘自《如果上班族讀了杜拉克,思考就會不一樣》,先覺出版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chi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